登 录
密码登录 短信登录
登 录
其他方式
×
×
科学家有钱起来,是真的可怕:他改变了整个华尔街,孕育了电商巨头亚马逊,坐拥身家63亿美元……
发布时间:2019-03-16 15:05:31 编辑: 阅读次数:1568

他是斯坦福计算机专业的博士, 30 岁不到就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他不满足于学术科研就一定要当geek的人设,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作为研究超大规模并行计算的顶级专家, 他率先杀入高频交易,就像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在华尔街赚得盆满钵满。

 

他随口说的idea,诞生出了今天的电商巨头亚马逊。

 

甚至连他的穿衣风格都比乔老爷子还早许多年,成为了现在互联网精英们争相效仿的style……

Shaw现在仍然会回哥大给学生讲座

 

学霸D.E. Shaw个人净值达63亿美元,位列全球财富榜前500。今天我们就来讲讲  这个人是怎么学术赚钱通吃,成为彻底的人生大赢家的。

 

1951年出生的D.E.Shaw 是 PhD 们的偶像: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 30 岁不到就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做教授,专门研究超大规模并行计算。这已经是优秀的学术人生了。

像《生活大爆炸》里的geek人生,显然不是Shaw中意的

 

但是这让白羊座的Shaw 觉得无聊。于是他 1986 年放弃了钻牛角尖的教授生涯,进入华尔街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做 quant trading(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用计算机自动炒股、债和外汇)。

能进入大摩工作在常人眼里觉得也很优秀了

 

据金融家唐纳德·萨斯曼回忆(他后来也成为了Shaw的对冲基金投资人),和严肃难搞的金融圈的人完全不一样的是,Shaw喜欢穿牛仔裤和T恤,但他看起来又不像是一个书呆子,因为他同时还很喜欢音乐和写作,相当文艺。

(牛仔裤+T恤,黑T+工装裤……这种穿衣风格,也引领了一代互联网公司的潮流——Shaw这种穿法,比乔老爷子早了七八年)

 

果然, 呆博士不是搞政治斗争的料子,在摩根斯坦利这种钱多是非多、政治斗争和技术斗争同样激烈的地方,仅仅 2 年之后据说他就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迫离开摩根斯坦利。

1988年,37岁的Shaw带着2800万美金,和6个雇员,在纽约市区的一家小书店楼上,开办了自己的对冲基金 D.E. Shaw & Co. LP.,专注 quant trading,利用高速计算机网络和市场瞬间的有效性缺陷来进行高频统计套利。

 

和今天高频交易人满为患的情况不同:当时计算机很破,内存上兆的就是中型服务器了,计算机语言和组件也比较晦涩,不像今天这么普及和丰富,不会冒出来个 12 岁少年就能写一个网站编一个游戏,然后对着 80 后的老头子们说你们不行之类的。

虽然办公场所并没有那么高大上,但是能掌握高速网络编程和大型并行计算的人,除了能算弹道和模拟核爆之外,还能成为第一批做高频交易的人,干的事情基本就是无风险套利——利用市场无效性,剪市场的羊毛,赚钱的速度仅仅取决于你能剪多快。

作为专门研究超大规模并行计算的顶级专家的 Shaw,率先杀入高频交易。这批默默在办公间写着代码的人,用他们的计算机算法,很快改写了金融圈。

 

现在的金融圈,高频交易基本上用的都是Shaw用的量化交易的这一套。

这家公司跟所有的传统意义的对冲基金氛围都不一样,唐纳德·萨斯曼说,走进Shaw的公司,根本不像进了投行,而是感觉跟走进了国会图书馆的实验室一样

 

他的基金公司,招聘的员工里,有计算机专业的,也有英语文学专业毕业的,专业可以不同,但是他招聘原则都一样:“绝对精英主义。”

90年代初期,一边忙着赚钱的Shaw也一直关注着计算机领域。他一直使用阿帕网与其他科学家交流。阿帕网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它是全球互联网的始祖。

 

同时,他掏钱资助了最早的免费英特网邮箱体系——Juno。

 

他还预测大家会通过网络消费的趋势。

 

他跟自己的部下说:“人们在网上买东西,比如说买一个浇花的水管,等拿到实物以后,如果好用,他们可以在网上进行好评,如果不好用则可以进行差评。”(这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言论)

彼时的贝佐斯还只是Shaw大叔的“小马仔”

 

1990年贝佐斯加入了D.E.Shaw 集团,来执行Shaw这个idea,负责线上零售项目。对于这个项目极其热衷的贝佐斯,彼时是Shaw公司里最卖力和最优秀的员工之一,他问Shaw能不能自己单干,后者同意了。

 

如今最新股价超过2000美元,市值将近9766亿美元的电商巨头亚马逊就这样诞生了。不过Shaw大叔并没有在其中占一毛钱股份。

 到 2015 年,Shaw杀入全球财富榜前 500,2018年他的身家涨到了60亿美元,并把自己的生意版图扩展到了全球,印度和西班牙都开了公司。

David Shaw 大叔不到40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依照常人的想法,自然可以不再写 model,而一头扎进纽约的花天酒地,去约会真的 model 了。但是,正如网络上著名的牛顿生平文章《牛逼顿》所说:

 

出乎世俗想象的是,科学其实远比任何娘们儿都风骚,玩科学比玩女人爽得多,得到一个成果所获得的高潮强烈而持久,不仅有快感,更有巨大的自我认同感,远胜于那几秒寒颤之后无边的空虚与落寞。所以陈景润其实是沉溺于美色不能自拔,身体弱架不住高潮过度被爽死了。

geek 的基因在身体深处摇撼 Shaw 大爷功成名就之后的空虚神经。他一个回马枪杀回了科学世界,脱下西装,露出了 geek 的本色:

 

和屌丝 geek Sheldon 不一样,这是一个破坏力惊人的土豪 geek。Shaw 现在再也不用跪舔 NIH,NSF 的官员,去讨一点可怜的科研经费了。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觉得什么是前沿什么就是前沿。他拿出大规模并行计算的大砍刀,想找一个最需要计算但现今最不给力的领域一刀砍下去。

Shaw 的大砍刀就落到了萎靡的计算化学上:他想制造一台专门用于做计算化学的超级计算机,比现有的超级计算机强大几千倍几万倍。

打个比方,现在的电脑就仿佛是个全能的机器人,你可以让他去割麦子,做饭,踢球等等。让他去干很多事情,他什么都能干,干得也比人快,确实也很聪明。这就是所谓的通用计算机(general purpose computing):一个机器,写不同的软件,实现各种功能。

 

但是在割麦子这件事情上,这个全能机器人的速度很难超越专业的大型联合收割机。

因为大型联合收割机虽然笨,但是完全为割麦子而生,因此硬件上量身定制,极度优化。

 

这就是所谓的特种计算机(special purpose computing):专业定制机器,软件也是专门定制的,只实现一个功能,但是凶残而高效。

 

Shaw 就是要造一台计算化学中的“大型联合收割机”。这台收割机,叫做 Anton。

 

它很贵很贵,但这正是 Shaw 的优势,反正他不泡妞不包二奶,钱花不完。况且,科研人员其实很便宜。

这里有一个好笑又辛酸的事情:和大众的认识恰好相反,在美国,纯理科博士毕业之后大多数都找不到工作,虽然智商大都不低,但是如果想坚持科研,做博士后的薪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而 David Shaw 横空出世,成为了纽约的孟尝君。他招了一群找不到工作的博士——这些人在经济上可以说是纯粹的屌丝——开出了 10 万美元一年的工资。

10 万美元一年是什么概念呢?这就是投资银行 21、2 岁小分析员的入门工资 + 奖金,在华尔街上就是底层,外面穿着西装,里面穿的可是开裆裤。但是对于这帮年届三十的科学屌丝来说,这是他们能找到研究岗位工资的 2-3 倍,是个做梦都想不到的包养价。

 

于是一时间最顶尖的计算化学、生物物理、电子工程博士趋之若鹜,求 David Shaw 包养。

2002 年Shaw 创立了 DE Shaw Research(DESRES)。在 David Shaw 的精心包养下,30 多个失业的博士屌丝们什么也没干,在优雅的环境里,足足读了一年半的论文,搞出了 Anton 的草图。之后,更多的屌丝加入,全身心专注于 Anton 的研发。

2007 年,比预期还早了快一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屌丝和 geek 们发布了 Anton 的第一代。计算化学的最大黑科技诞生了:它比一般的超级计算机快约 10,000 倍。比最好的超算也快 1,000 倍。

 

对的。变态的 10,000 倍,四个零,四个数量级。

 

计算化学里面,模拟分子运动轨迹的持续时间的长短是非常重要的。用模拟网球比赛来做类比:以前“超级计算机”算了一个月,我们只能模拟出击球的 1 秒钟的瞬间,而现在 Anton 出世,我们同样花一个月,就可以模拟整场球赛中网球的轨迹了。

 

这是前所未有的超算能力,变态的“大型联合收割机”,等于开了上帝视角啊亲。

从 2007 年起,D.E. Shaw 的团队声名鹊起,用这个收割机每年在国际顶尖的学术杂志《自然》和《科学》上灌水,学术声誉不可阻挡。

 

Anton 在手,高枕无忧,仿佛别人在地面用卷尺画地图,他们在天上航拍做地图。现在他们又出了 Anton2,继续吊打“过去 8 年中取得了长足发展的”超级计算机。

 

也许纯学术派对这种硬拼计算能力的方法表示不屑,但 D.E. Shaw 和他包养的 geek 们正用变态的 Anton 计算机把分子动力学模拟大跨步地推向实用。

后来,通过D.E. Shaw Research (DESRES)Shaw再次把他的研究重心,转向了分子生物学……

 

你可以说他,有钱就是任性。


但是他却坚信:科学技术最伟大之处在于,巨大且诱人的学术性重大发现,往往都来自于某一应用领域的实践中。

“What’s great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at sometimes big, juicy theoretical discoveries grow out of practical work on specific applications,” Shaw said.

 

希望有更多的科学家出现,也希望有更多类似D.E.Shaw这样的土豪科学家用黑科技摧枯拉朽地带动科学前进。

 

参考:

https://magazine.engineering.columbia.edu/fall2017/david-e-shaw%E2%80%99s-supercomputer-uncovering-secrets-human-biology

知乎:科学家有了钱以后 真是挺吓人的——DE.Shaw的牛逼人生

 

在线咨询
0 购物车
0 产品对比
个人中心
返回顶部
×
联系客服